疫情给电力行业带来的挑战
作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,电力与社会和经济关系密切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持续,将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电力行业带来挑战:
大量企业延迟复工,导致社会用电量一定程度的下降。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,由于疫情影响,2020年用电量增长在3.5%-4.5%之间,低于2019年的4.5%的增长率。如果疫情导致复工进一步延迟,年度用电量增长率可能会低于3%。
大量电力工程项目将延期,电力企业完成今年的投资建设计划将面临压力;同时,对于电力建设企业,将面临项目交付时间的压力。
无疑,时下疫情给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困难,国家为了提振经济,或将会出台系列政策,包括降低电费和企业用能成本,这会给电力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压力。
作为国家运营支柱产业,电力企业面临既要保供电又要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双重挑战。
很多电力客户服务方式被迫暂停,比如营业厅、电力上门服务等,如何做到「服务不打烊」是电力公司面临的困难。

数字化技术助力疫情期间电力业务正常运行
疫情期间,为了避免交叉感染、缓解人员压力,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,使其在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。
利用机器人、无人机进行电力设备巡检
电力人员在后台就能够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,大大减少人员工作量,有效缓解疫情期间的人员压力,保障电网正常运行。
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,优化电网调度运行
利用物联网技术,对用户用电情况、电网运行状态和设备健康状态进行综合监测和实时掌握;利用预测性分析技术,预判用电异动和设备隐患;利用人工智能技术,对作业资源进行智能调配。通过这些数字化手段,一方面优化电网运行,尽量消除可能存在的供电风险;另一方面,在发生问题后,能快速调配资源,提高响应速度。
通过在线自助服务,保证业务受理和客户服务
疫情期间,电力用户无法出门,在线自助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。通过自助服务,用户无需出门就可以线上办理电费缴纳、电费计价方式变更等业务,帮助用户在疫情期间正常用电和办理各种相关业务。
通过智慧车联平台,为疫区电动汽车提供便捷充电服务
疫情防控关键时期,疫区政府会征用大量公共车辆保证城市运转,包括各类电动公交车、网约车、物流车辆等。利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智慧车联网平台,这些电动汽车能获得便捷的充电服务;同时,电动汽车公司能对疫区的充电站/桩进行实时在线监控,及时派发维修工单,远程协助处理故障,确保充电站安全稳定运行。
在疫情期间,数字化技术无论对保障电网自身业务的正常运行,还是帮助政府疫情防控,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疫情过后,随着社会和经济恢复正常,电力企业也将从应急状态转为正常运营;从目前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、压力来看,降本增效、高质量发展、业务创新都将是重点任务。如同利用数字化技术防控疫情一样,电力企业也将继续利用数字化技术,应对挑战,助力发展,逐步转型成为智慧企业。